独角兽前端团队的自我生长

前言

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,全国人民都需要宅家共抗病毒,从乐观的角度看,也很庆幸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沉下心来,好好的思考这几年来在公司的自我生长。

在公司的 4 年时间,让我从职场新人转变为团队负责人,看着前端团队从最初的 2,3 人生长为几十号人来支撑千亿业务,再到最后的行业低谷期,整体的大变动。其中的很多人与事,都值得我学习,值得我去思考,在这里想分享一下这些经历,也想知道现在的我是如何看待那时的决策。下面主要从技术变革和人员发展两个角度去讲述。

技术变革

16 年初,很荣幸的加入了微贷网公司,那时我有一腔的学习热情,不过当我接触到最初的公司技术栈时,也是很汗颜。上万人的大企业,基础服务怎么就并不高明,我也是后来才知道,其实研发团队是刚刚组建的。可以说,在我之前其实前端就 1 个人,还有两三个人也是才来没几天。所以我总结了下最开始的技术栈是,只知道要用 React,移动端完全还没有涉及,前后端也没有分离。

领导给布置的第一个任务,让我做移动端的兼容适配方案,同时跟着做一个 React 项目。我最开始一段时间就是学习 React,然后做各种 H5 宣传页,适配兼容在网上抄了个 flexible.js 自我感觉还挺良好,现在想想那时是真的见识太浅,不知道学习什么。没过多久,也是那一段时间,进来第一个大牛,让我知道自己的渺小。

大牛经验就丰富了,开始搭建各种不同类型项目的脚手架,我也是那时知道这种东西称之为脚手架,哈哈。开始指导我们如何用 glup,webpack,做构建打包,提升工作效率以及项目稳定度。我对这块内容确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在业务之余也基本搞懂了这块知识点。第一年就在写各种业务项目和学习各种技术中很快度过了吧。

第二年,企业业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,同样增长的还有团队规模,同样的第二位大牛也那一会儿进来了。现在看来,确实是业务的爆发增长,能够快速让技术生长。那一年绝对是最紧张最刺激的一年,每天加班到 10 点(可能还算早的),周六末也经常能看到大家在公司的身影。同样的,各种技术栈被疯狂的引入,我们开发了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组件库(frag),pc 端已经完全从 ant-design 转为了 frag。混合 App 开发框架改为 Cordova 桥接底层,同时搭建了混合 App 发布平台。基于 frag 组件库搭建了第一个内部管理系统框架。

这忙碌的一年,我也因此参与了非常非常多的项目开发,现在想起来,确实也是那一年的机会磨炼了我。我尝试了带新人,尝试了开发移动端脚手架,尝试了混合 APP 开发,尝试了开发工程化小工具,尝试了开发移动端组件库。那一年毫不夸张的说,我的工作量可能都大于三个人的工作量,在第三年也确实验证了苦尽甘来这句老话。

第三年,更像是将之前的过度生长做巩固和稳定,搭建了自动化部署平台,文档中心,以及升级多个版本的组件库来服务管理系统框架,同时集成了所有管理系统为统一平台,同时开发了混合 APP 组件库WDUI,混合 APP 发布平台大改版,监控平台,埋点平台,也尝试了很多新技术如 Flutter,自我开发打包工具,等等。这一年我将工作的重心,更多的放在了团队基础服务优化和建设上,也是自我技术的一个大突破。

第四年,更像是在提升团队个人的综合能力,技能点更广一点。之前已经将必要的一些基础服务都做了搭建,能够满足基本业务需求,而现在应该有时间尝试做全栈或学习做全栈。我们将稳定的组件库向服务端开发同学推广,简单需求不需要前端参与,以提升简单业务的开发效率。同时将前端的工作重心慢慢转移到 node 上,搭建了 node 服务的管理体系,尝试开发了几个内部系统。总结下这一年,应该更多的是尝试去做了运维,服务端,产品等,让每个人各方面的能力成长,只有这样才能跳出目前的瓶颈,能去做更多更好的事情。

人员发展

一开始团队规模就 1 人,第一波扩充后发展为 4 个人,第二波扩充后发展为 8 个人,那时所有人还都只是疲于业务,比的是谁能完成的业务量大,支持的业务更丰富。

之后迎来了第一波业务爆发,人员的扩展,从 8 人团队扩展为 20 人的团队。这时一个负责人已经很难完全关注到所有人的情况了,内部就产生了第一批的候选负责人。第一批人里大概有 5 人左右,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炼,有两到三人,承担起了团队辅助管理的责任。我觉得当时老大的决策还是很到位的,虽然那时所有人都没有特别多的团队管理经验,但是大家都愿意去尝试去学习,从中发掘能够担任的人再好好培养,确实是一个又合适又简单的方法。

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后,团队完全有能力继续发展,慢慢的,规模就发展到 50 人的规模。可能是前几年发展过好,大家都在不断进步,没有人员变动,到这会儿稳定了,也就开始有三三两两的人员变动。后来想想这个情况完全正常,当其中有能力的人上位了或得到了重用之后,必然会有其他人郁郁不得志。也是在这个平稳的时间段,组织发展为了多功能团队大前端,成立了三级部门架构组,前端组,客户端组,同时也划分了不同类型业务组。原来的小组长也都成长为了独挡一面的部门负责人,各个组织在内部有了各自的培养机制,也不断的补充着更新鲜的血液。

平稳过后,往往都会迎来低谷,整体上因为行业的风波,人员出现了大量的变化。很多重要项目的负责人离开,确实给团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,但真的并不会到达无法运营的程度。有人离开,必然会有更多的人,来把握住机会,努力生长。到如今,团队还是运行的好好的,从中感悟到最重要的,还是要保证团队的优秀人才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。

最后

经历过很多人与事,明白了很重要的一点。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,是好是坏,只要坚持本心,做好自己,你都能够把握很多成长的机会。做好阶段性的规划,做好当下手中的事,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与团队的伙伴做竞争,我们更多的是与整个社区,整个行业,以及所有人做竞争。Just do IT。

文章作者: 方长_beezen
文章链接: https://dongbizhen.com/posts/53622/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BEEZEN